全文预览

试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因及防范毕业论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  |  页数:29 |  大小:254KB

文档介绍
的研究,发现典型的财务报告舞弊技术涉及高估资产和收入,多数舞弊涉及通过提前或虚假确认来高估收入,并发现这些收入舞弊中许多只发生在重要期间(季报或年报)。Worthy(1984)将操纵利润的技术分为三类:改变会计方法、篡改管理成本和包括在损益中的费用或收入在不同期间进行转移。COSO报告认为,从舞弊的技术手段来看,通常是通过高估收入来虚报利润,不恰当地披露会计信息同样也是舞弊较为常用的手段之一。国外对于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研究较早的有《会计与控制理论》(蔡传里,许家林,ShamSunder,2000)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操纵收益。由于管理者身处企业经营流程的中心位置,管理者当局能够获得内幕消息,从而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是管理者当局利用内幕信息提高自身利益的机会。《CurrentTrendsinFraudanditsDetection》(W.SteveAlbrecht,ChadAlbrecht,ConanC.Aibrecht,2005)提出舞弊的三角理论,他认为财务报表范围粉饰行为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压力、机会和借口。其中,财务压力是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机是直接的利益驱动。机会要素是指财务粉饰财务报表者可以进行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不被发现或能够逃避惩罚的条件。借口,是指财务报表粉饰行为者找到的某种理由,使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与其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1.2.2国内研究现状现如今,我国对于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这一行为主要集中在获取高额利润、考核经营业绩、发行大量股票、增加企业融资、提高商业信誉和维持上市资格等六大方面的研究。王峥(2009)写的《试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与对策》[1]这篇文章指出了经营业绩考核是粉饰财务报表的最常见的动因。考核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但是对公司运营情况的总体评估,也是对公司的掌舵者资格的审核,这其中还牵扯到管理者自身的提升和奖励福利等一系列问题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