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等。医学院校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以及与专业结合的社区、街道咨询“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深化对社会的认识,明确职业需求,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提高职业能力如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7]。在医疗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各医学院校的普遍关注,突显了其潜在的价值与重要性[8]。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培养具有专业的职业指导队伍,灵活运用现代标准化及非标准化等职业量化测评工具,可以有效地引导医学生系统地剖析自己,调整心态,明确方向,确定目标,更好地安排和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活[9];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医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审视就业环境、外在因素及自身条件的改变等,及时有效地调整阶段性目标,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参考文献[1]刘媛.金融危机下医学生就业的形势与对策[A].科教文汇,2009(11): 81-82. [2]汪玲.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排行.中医学失业率排在第一位[N].成都商报,2009(6). [3]赵秀红.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发布[Z].中国教育报,2009(6). [4]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公务员,2003(05). [5]许敏.舒伯的发展理论在职业生涯辅导中的应用[M].职业技术,2009(4). [6]徐昶斌.职业测评在就业指导实践中应用的问题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择业指导. [7]张德江.学会学习.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M].高等教育研究,2003,24(6):69-72. [8]张见.抓住入学教育良机.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9]郝颖,丁广龙.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8):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