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因为读书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所以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故先①后⑤;②、④句阐述第⑤句,从读书的内容谈到读书的感受,故先②后④。第③句“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总结全段。)6.C7.C8.A9.C二、(2分,每小题3分)10.C(A项“从而将致病性细菌消灭”错;B项“使致病性细菌完全失去活性”错;D项因果倒置。)11.B(“已经找不到”绝对化。)12.A(项“相同”错,不同类型的细菌具有不同的群体效应调节系统。)三、(12分,每小题3分)13.C(怜恤、同情)14.C(A.项“以”译为“因为”,介词;B.项“则”分别是“就”“却”的意思;C项“但”是“只是”意;D.项“而”译为“因而”)15.A(“悲恻动人”主要表现在对祖母以及自己身世不幸方面)16.B(实现“宿愿”不当)17.(7分)(1)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2)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18(8分)(1)“灯残”“诗尽”“眼痛”“暗坐”(4分)(2)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诗情发展的线索:灯亮—灯残—灯灭。(2分)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一句的效果,加强了表达的力量。(2分)19.(10分)(1)松菊犹存,有酒盈樽(2)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3)奚惆怅而独悲?觉今是而昨非(4)知来者之可追。鸟倦飞而知还。(5)日薄西山,气息奄奄120.一个乡下人试图进入“法律殿堂”,却始终没能如愿的悲剧故事。(3分)21.卫士欺骗乡下人,打官腔,说模棱两可的话;恐吓乡下人;拖延时间;假意敷衍;收受贿赂,让乡下人一无所有。(3分,答出一点得1分)22.从充满希望、期待到生气、怨恨,再到疑惑、绝望。(3分)23.反映了社会法律制度的不公平;揭示出社会制度的虚伪性;表现了当时社会人们精神上的困惑。(写出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