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和内地的要地戍守。战时则应征作战。卫士服役期间,免除其自身的租调,但衣装、口粮和大部分兵器都要自备。府兵制虽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但卫士个人的负担却很沉重。在均田制破坏的过程中,此制亦随之破坏,后为募兵制所代替。7、大运河:大运河是隋朝时修建的,以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中段包括通济渠与邗沟。通济渠北起洛阳,东南入淮水。邗沟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阳(今江苏淮安),南达江都(今扬州)入长江。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长江南岸之京口(今镇江),南通余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永济渠,南起洛阳,北通涿郡(今北京城西南)。大运河分段开凿,前后历时五年,全长两千余公里,是世界著名的伟大工程之一。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东方和南方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从南方漕运粮食和便利对东北用兵。大运河对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都起了巨大的作用。8、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渊被迫退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的辅佐下,以隋亡为鉴戒,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继续推行均田制,虚心纳谏,任人唯贤,发展科举制,并省冗官、整顿吏治,戒奢从简;偃武修文,推崇儒学,修订“五经”,重视立法,执法公允,遂使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好友增多,史称贞观之治。9、氏族志:唐初,以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仍旧根深蒂固,自命清高。唐太宗为了太高皇室地位,令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氏族志》,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士族被降为第三等,共收录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家五十一家,分为九等,颁于天下。通过这次修《氏族志》,一部分的庶族地主获得了士族身份,没落的门阀士族进一步受到打击,只有李唐皇室所属的关陇士族能大体保持过去的地位,对巩固唐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