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鸡头米历史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17KB

文档介绍
身体的因素,而是体味那一种姑苏的感觉,细细品味的同时,也在感受一种古老文化的滋味,似乎吃过了,这个季节便算真的经历过了,也算真正的做了一回苏州人。Р 食用鸡头米的感觉似乎很婉约,也很特别,没有鱼翅、燕窝的丰润滋养,也不像一般的家常菜蔬在餐桌上显得有点单薄,它就像苏州的历史,含蓄而深沉。姑苏百姓更喜欢将鸡头米与百合混煮,加些蔗糖,清香扑鼻。所以一些久居在外的苏州人,每到中秋前后,便开始怀念起家乡的那一粒粒赛珍珠般圆润的鸡头米,那种熟悉的味道,更像是对家的一种依靠吧。Р 清沈朝初《忆江南》中有:“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仅仅葑水种鸡头,便说苏州好,描写得如此动人清幽,可见鸡头米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同样是清朝的曹雪芹,也有一个关于鸡头米的传说呢。据传曹雪芹年轻的时候来苏州的姑父家小住期间,正逢鸡头米上市。有一天他在外闲逛,看到鸡头米,着实没有吃过,很想尝一尝。于是买了两条鲫鱼,又称了点新鲜的鸡头米,回到家里命厨师进行烹调。在《红楼梦》里写下那么多美味的他很具创意地让厨师把雪白滚圆的鸡头米塞进鱼腹,调好佐料,上火清炖。炖熟后的鱼肉鲜嫩,鸡头米香糯,两者的味道溶合在一起,清香阵阵,别有一番韵味。曹雪芹觉得鲫鱼像河蚌,鸡头米像珍珠,这只菜恰如蚌含珍珠。从此,Р“大蚌炖珍珠”这到名菜便流传至今。Р 飘浮在水面上的芡实,没有玫瑰的娇艳,也没有桂花的浓香,仅仅是幽幽地暗自绽放,且获得了人们的爱戴,让人家号称为“水中人参。”也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墨赞颂。陆游本是江浙人氏,最解其中分味: 乡里鸡头卖早秋,绿荷红缕最风流。若显儒雅别致,当属杨万里的诗: 江妃有意煮珍珠,莸饭半酥软不如。好与蓝田餐玉清,编归碎谷赤松书。更有博友客家妹配诗曰:一年容易又秋风,芡实如今再入盅。此夜初凉当养息,疗食常伴展丽容。鸡头米的历史风韵,尽含其中,连同姑苏文化,令人回味无穷。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