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早期争夺文化领导权到法兰克福学派以文化批判为中心建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再到阿尔都塞把文化作为意识形态进行分析的理论嬗变过程。Р 后马克思主义研究Р 2011年,后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追溯了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理论立场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第二波女权主义在后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描述了马克思主义传统内部从卢森堡经由法兰克福学派到巴里·辛德斯、保罗·赫斯特、鲁道夫·巴霍、厄内斯特·拉克劳和尚塔尔·墨菲等理论的异议倾向,探讨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前景。Р 有观点认为,尽管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运作上有许多独到之处,但是西方左翼思潮数十年来的痼疾并未在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得到根本解决,问题的症结在于左翼经济理论的建构。Р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划界问题Р 2011年,国外一些学者提出并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划界意识”。这些观点指出:第一,应当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涉及的各种流派、人物和观点的客观的学术影响力和现实影响力作出切实而恰当的评估,从而在该研究领域突出重点与核心;第二,在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学术影响力和现实影响力作出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每一具体研究对象的价值取向、基本观点,特别是其同马克思思想的真实关系作出具体的区分性评价,以便突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对马克思主义的强调;第三,在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时,应明确该领域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期待的理论成果。Р 还有学者针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观点纷杂的现状,提倡一种自觉选择意识,认为研究者应当自觉对研究对象进行选择,即研究应当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一致;研究对象应当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的学说有继承关系,肯定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研究应当关注影响力大的人物和理论,应当能够对原有问题有所超越,能够推进和解释新问题。Р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