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名教师,要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的提问,然后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去。然而如何把“问题”还给孩子,即如何回应孩子,这也是有策略的。在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单一的、重复式的回应,所以感受不到策略化回应的神奇效果。在摸索中我们尝试了追问、修补、迁移、商议式的回应之后(当然少不了表扬与激励),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会瞬间打开,其探索的念头逐步加强,探索的内容也逐步加深。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师的回应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能,一百个幼儿就有一百种回应的方式。Р 4.细节决定成败Р 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固然要注重内容的选择、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科学等大方向的把握,但细节问题也不容忽视,它们往往就是成功的关键。例如:教师的穿着、姿势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座位的安排、材料的摆放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操作的效果;教师说话、提问的语调会影响幼儿对于问题的理解等。在这里我们要树立一种观念:细节不是Р“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Р “一课三研”的教研方式,为教师之间的互动、伙伴式的合作、切磋教学技能等构建了环境,搭建了平台。虽然这只是一次不成熟的尝试,但仍然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基于园本的教研模式,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改变了教师的思维方式,激发了教师的研究兴趣。教师们主动运用学习到的理论指导实践,有效地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反思,引发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重新审视,并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培养了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实现了理念向行为的转化,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念的理解。在循环反复的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及实践反思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Р 参考文献: Р [1] 俞桂芳. 让教师在“一课三研”中成长[J].当代学前教育,2007(4). Р [2] 蒋丽英.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现状分析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