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村集体发展劳务经济系列典型经验材料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40KB

文档介绍
基地外输劳动力810人,占输出劳动力总数的%,创收308万元,占劳务总收入的%。可见,有了基地和能人,广大劳务人员站稳了脚,有了底气,有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使劳务人员有目的流动,减少了盲目性。二是搞好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本领。随着劳务输出人员的增多,劳动力就业门槛逐渐升高,多数农民很难适应市场需求。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村里联系县职教中心、县劳转办等单位,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维权等知识的培训。全村每年都培训三次以上,使广大务工人员基本培训一遍,使劳动力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走出后纷纷成为用工单位的“抢手货”、“香饽饽”同,时打造了诚实守信、质量过硬的特色劳务品牌,没有出现务工人员“反弹”现象,工资大幅度地提高,有的走出国门,挣到了“洋钱”。农民**对电焊技术有个“小半仙”之称,到大连京广建筑集团后,方知自己的这点技术只是皮毛,回来后参加了培训,再到工地时,成了技术骨干,他感动地说:如果不是村里组织培训,恐怕我早就被老板辞退了,也不能挣上“大钱”。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先掌握一技之长,后走出去闯荡”这在广大务工人员中已形成共识。Р ——发展劳务经济就要以情感人,办好实事。Р “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生活困难多,挣钱没把握”,这是广大务工人员的感慨和共同问题,因此,唯有用真心搞好动员,用真情解决实际困难,用真招解除后顾之忧,才能确保广大外出人员走得放心,干得安心,用人单位用的舒心。几年来,村里一直主张多为外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一是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村里派专人协助农民工办理外出有效证件,以真情感动农民工。同时,还派人为农民工免费订外出车票,免费派车把农民工送到附近车站,仅此一项村里每年无偿垫付费用2000余元,累计垫付资金10000余元。二是实施了“暖人心工程”。其一,帮助农民转让土地、助耕或代耕。村里每年帮农民转移耕地1200余亩,实现了“一户走出12全文查看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