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因高温自燃等引起的环境风险。Р五、利用Р(一)禁止人工、露天拆解和破碎废电池。Р(二)应根据废电池特性选择干法冶炼、湿法冶金等技术利用废电池。干法冶炼应在负压设施中进行,严格控制处理工序中的废气无组织排放。Р(三)废锂离子电池利用前应进行放电处理,宜在低温条件下拆解以防止电解液挥发。鼓励采用酸碱溶解-沉淀、高效萃取、分步沉淀等技术回收有价金属。对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氨氮废水,鼓励采用精馏、膜处理等技术处理并回用。Р(四)废含汞电池利用时,鼓励采用分段控制的真空蒸馏等技术回收汞。Р(五)废锌锰电池和废镉镍电池应在密闭装置中破碎。Р(六)干法冶炼应采用吸附、布袋除尘等技术处理废气。Р(七)湿法冶金提取有价金属产生的废水宜采用膜分离法、功能材料吸附法等处理技术。Р(八)废铅蓄电池利用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应执行《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4)。其他废电池干法利用企业的废气排放应参照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废水排放应当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和其他相应标准的要求。Р(九)废铅蓄电池利用的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由《铅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Р六、处置Р(一)应避免废电池进入生活垃圾焚烧装置或堆肥发酵装置。Р(二) 对于已经收集的、目前还没有经济有效手段进行利用的废电池,宜分区分类填埋,以便于将来利用。Р(三)在对废电池进行填埋处置前和处置过程中,不应将废电池进行拆解、碾压及其他破碎操作,保证废电池的外壳完整,减少并防止有害物质渗出。Р七、鼓励研发的新技术Р(一)废电池高附加值和全组分利用技术。Р(二)智能化的废电池拆解、破碎、分选等技术。Р(三)自动化、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废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模组分离、定向循环利用和逆向拆解技术。Р(四)废锂离子电池隔膜、电极材料的利用技术和电解液的膜分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