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毕淑敏中篇小说《阿里》节选批读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又等了一会儿,游星还没回来。一担水,怎么会用这么长时间!我觉得蹊跷,跑出去找她。远远地,看到水井处亮着一道雪白的光柱。Р 待再往前走,看见那光柱毫不晃动,笔直地杵向天空,竟像是从井底发出来的。Р 井边整齐地摆着水桶和扁担,却不见游星的踪影。Р 我三步并作两步跑上井台,井沿结了薄薄一层冰凌,一踩就碎,并不滑。手电光柱确实是从井底发出来的。苍茫的雪花飞越这窄而亮的光束时,像金箔一样闪动着,倏忽隐没。Р 塑料电筒防水性能极好,沉入水底依然发光,像一架小探照灯。Р 借助灿烂的光柱,我看见井底有一柄黑伞似的秀发,随着井壁的渗水而微微荡漾。Р ★写作借鉴: Р 1. 线索人物,暗示倾向。文章以第一人称写作,安排了线索人物“我”――卫生员周一帆。她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她看到了游星的优秀美丽,她为没有人写情书给游星而愤愤不平,在游星成为众矢之的之际,给了游星最真诚的帮助。文章用“我”的行为和其他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作者的情感倾向。选文中的“我”设法让父女相见,不放心地尾随游星,好心提供电筒,其中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既渲染了紧张不安的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让我们看到作者对游星的疼爱和惋惜。Р 2. 刻画细节,一举多得。细节是小说的生命。不仅情节因细节而展开,人物的个性因细节而凸显,作者的感情在细节中凝聚,甚至小说的主旨、写作意图也在细节中藏匿,本文中像这样一举多得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选文中游星多次强调“脏”“洗一洗”的细节,既为她投井自尽埋下伏笔,又刻画了她的倔强刚烈。游星死后的细节描写,诗意唯美,让读者在潸然泪下的同时也获得些许的安慰,毕竟她是在光明中投入水里的,而这样的安排也寄托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人与恶劣环境的对峙中,人并不总是充当胜者;在卑劣人性、群体力量的绞杀下,佼佼者常常充当了失败者的角色。美丽的死亡,是多情的慰藉,也是有力的批判。Р (作者系安徽省桐城二中教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