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论文)社会学概论--浅议道德社会化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40KB

文档介绍
模式即不能仅仅做到告诉个体Р“应该怎样做”、“必须怎么做”,而应让他们在充满冲突乃至对立的道德观念中自主判断、自我选择,教育者适时给予引导,促使其自主判断能力提高。自控力是个体在整个自主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的意念及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自主选择除了“从心所欲”外,还要“不逾矩”,为此尤其需要自控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个体才能坚贞不渝地坚持正确的选择,养成自主选择的新人格。道德承受力是对选择可能带来的任何结果负责任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教育,提高个体的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增强其克服各种社会困难的信心,使之能坦然地面对选择结果,面对社会现实。Р对个体的非理性意识进行引导的办法是加强道德教育。通过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个人利益观、财富观、金钱观,培植人们追求卓越的成就感和社会使命感,使之树立强烈而持久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教育引导个体确立完善社会、完善人生、完善自我的理想和信念,克服个体私欲,促使个体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这必将有助于个体理性判断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Р(三)加大公益宣传,弘扬传统美德Р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益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做好公益宣传工作的认识,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要建立健全宣传的体制机制,加强对宣传品的制作,加强与媒体、团体的沟通和协调,努力提高公益宣传的工作力度。我们相信,无论是官方或民间,Р只要坚持通过报章杂志、公益广告、街道宣传栏、纸质倡议书等更多渠道传达对道德理想的一份坚持,就能唤醒沉睡人心的公德。Р参考文献:Р[1]李萍.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Р[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Р[3]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