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主要有: Р(1) 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 Р(2)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桩基及开挖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筑物及管线影响的目的; Р(3) 通过监测确保本工程施工期间周边防汛墙、道路、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 Р(4) 通过监测及早发现基坑止水帷幕的渗漏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堵漏准备工作,防止施工中发生大面积涌砂现象; Р(5) 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Р(6) 通过跟踪监测,在施工阶段,施工科学有序,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Р监测内容Р依据上海市建筑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规定,受桩基施工监测范围为施工桩长的1.5倍至2.0倍。依据《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DG/TJ08-2001-2016)规定,监测范围应不少于基坑边线外2倍的基坑深度,并符合工程保护范围的规定。Р根据本工程的设计要求、周围环境、工程本身的特点及相关工程的经验,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 本工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Р(1)防汛墙垂直、水平位移监测;Р(2)周边地下管线垂直、水平位移监测;Р(3)周边地表垂直位移监测;Р(4)防汛墙裂缝监测Р监测点布设原则Р各监测项目的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应与桩基施工、围护施工的区域、围护结构类型、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及特性相匹配,同时参照围护结构位置、形式等参数,进行测点布置,同时也注意了断面的布设,主要为了解变形的范围、幅度、方向,从而对基坑变形信息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为围护结构体系和基坑环境安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监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