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文献综述-长江口水文、泥沙计算分析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28KB

文档介绍
;Nidiolson等(1986)利用三维泥沙模型对河口细颗粒泥沙的运移进行研究;Wang and Adeff (1986)和Malcherek et al.(1993)发展了基于Petrov-Galerkin方法的有限元模型来计算河流及河口区域的泥沙输运。Р Van Rijn (1987, 1990)研究了一些基本物理参数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在缓变流下的三维悬沙输运模型,而它的流场部分则由一个深度平均的二维模型与一个对数流速剖面来实现。O'Connor and Nicholson(1988)建立了一个三维粘性泥沙模型,他们用特征线的方法处理泥沙输运方程中的平流项,并使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Lang(1989)等利用三维泥沙输运模型研究Weser河口(德国)的泥沙输运,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吻合,较好地体现了Weser河口悬沙涨落潮变化的规律。Lin and Falconer(1996 )用一个三维悬沙模型来预测Humber河口(英国)的悬沙通量。Cancino and Neves (1999)建立了一个全三维的考虑斜压效应的水动力和泥沙数值模型,模型中与细颗粒泥沙侵蚀、沉降和絮凝有关的参数通过现场实测数据确定。Р 近年来,除了传统的数值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也被用于泥沙的计算,出现了很多所谓的联合模型。Lou and Ridd (1997)利用一个模型系统,包括二维和三维流场、波浪传播模型、波一流相互作用的底边界层模型和准三维的悬沙输运模型,较好地模拟了Cleveland湾(澳大利亚)的悬沙过程和自然淤积率。Keiner and Yan (1998 )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并借助卫星图像来预测海面的泥沙及叶绿素分布。Chen and Dyke (1998)建立了一个多元时间序列模型,利用取自Rufiji三角洲(坦桑尼亚)的实验数据,研究悬沙浓度剖面与流速剖面的关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