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控来水水质状况。Р2、提高环境应急预警能力。从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等方面入手,详细摸清各类污染源的事故隐患点,掌握穿越水源保护区的道路、桥梁等事故敏感点,加强水源地污染事故防患。制定或完善《饮用水安全及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培训和演习,检验反应速度,提高反应质量,保证应急预案的落实。Р四、保障措施Р(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日常,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面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序推进水源地保护工作。Р(二)加大饮用水源保护的监督考核力度。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做好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县(市、区)应把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实施情况纳入到各镇(街道)、各职能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工作的督查力度,监察部门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Р(三)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筹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搬迁、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资金,增加地方财政的资金投入,切实推进水源保护工作。加大饮用水源保护专项科技经费的投入,重点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物削减、富营养化控制、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和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以及示范工程等项目,提高水源保护的科技水平。Р(四)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饮用水源的自觉行动。广大群众是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行动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监督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人人爱护珍惜水资源、关心重视饮水安全的社会氛围。在综合整治中,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