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区等级高和林火易蔓延的地方.应适当加大防火隔离带密度。Р第4.3.3条防火隔离带开设标准,应根据开设位置、作用和性质选定。Р 第4.3.4条防火隔离带的种类和标准Р一、国界防火隔离带:Р 宽度50~100米。Р二、林缘防火隔离带:Р 宽度20~30米。Р三.林内防火隔离带:.Р 宽度20~30米。Р 四、道路两侧防火隔离带:Р 标准铁路:每侧宽度30~50米(距中心线)。Р 森林铁路:每侧宽度20~30米(距中心线)。Р 林区公路:每侧宽度8~10米(距中心线)。Р 五、居民点防火隔离带(包括林场址、仓库、居民村(寨),野外生产作业点等)Р 宽度30~50米。Р 六、人工幼林防火隔离带Р 宽度8~10米。Р 第4.3.5条凡山口、沟谷风口地段防火隔离带,应根据现地条件适当加宽。Р 第4.3.6条防火隔离带的开设应根据地形、植被和技术条件选定适宜方法。一般可采用机械(或人工)伐除、机耕、割草、化学灭草和火烧等方法,彻底清除防火隔离带上的易燃物。开设方法必须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火烧法应具休落实烧法、时间和技术要求。.Р 第4.3.7条对有干燥泥炭层和腐植质层的地段,应开设防火沟,以防止地下火蔓延。Р 第4.3.8条防火沟规格,一般沟顶宽为1.0~1.5米;沟深应根据泥炭和腐值质层的厚度确定,一般应深于该层0.25米;沟壁应保持1∶0.2的倾斜度。Р 第4.3.9 条防火沟开设方向应垂直于主导风向,坡地时垂直于坡向。Р 第4.3.10条生土带应设置在地势平缓、开阔和土质瘠薄的边防地带或林缘地段。林内不得开设生土带。生上带宽度与防火隔离带相同。开设方法,土层较厚、地势平缓的可用机耕;土层瘠薄、坡度较大的应人工开设。生土带必须把鲜土翻起,保持地表无植被生长。Р第四节防火林带Р 第4.4.1条凡天然、人工营造和飞播面积较大的林区,并有适合造林地段的均应营造乔木或乔灌木结合的防火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