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上不一定是五种颜色,而是包括红彩在内的多彩瓷器,在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历史博物馆都藏有这种优美的瓷器。Р 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因此,造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Р 在单色釉方面,康熙时烧制的天蓝、翠青、碧青、苹果绿、娇黄、粉黄、吹绿、吹红等,雍正时烧成的胭脂水、油绿、天青等釉,以及乾隆时的各种宋釉五彩……都美妍可爱。在红釉方面,康熙窑的鲜红、郎窑红,乾隆窑仿宣德的霁红以及鲜红矾红、釉里红等,都是继承并发展了明代造瓷技术,取得了新的成果。Р 在彩瓷方面,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粉彩”即使在含铅的彩料中,掺入一种含砷的玻璃料,从而产生乳白色的效果,材料的颜色会变成带粉白色。例如,原来是红色的彩料变成了粉红,绿色变成粉绿……。于是所有的颜色都能粉化成不同深浅的色调,色调范围扩大了,经过细致描画,层次深浅分明,这样的釉上彩艺术效果更为突出。珐琅彩也是用粉彩的手法而制造的,瓷胎画珐琅,它和粉彩瓷器在胎质、形态、款式、风格等方面,都是精妙的。Р 为了减少瓷胎的变形,清代采用过量的高岭土配比作胎的技术,根据物理性能测定,由于原料淘洗加工极为精细,石英颗粒比前代细小,而且分布均匀。在烧炼温度适当而又稳定,并且能够控制烧炼时间的条件下,瓷胎中有一种外国人叫“莫来石”的含铝硅酸盐晶体发育很好,所以瓷器白度和透光性很好。Р 瓷器这种工艺化学产品,在世界上以我国发明最早。远在唐代我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大量地经过海上和“丝绸之路”运销国外,此后历代都有瓷器向国外销售。在五代时传到了朝鲜,南宋时期,日本人加藤四郎、左卫门竟正曾到福建学习造瓷,并在回国后建窑,成功地烧制了黑釉等瓷器。11世纪,我国造瓷技术传到了波斯,后来又传到了阿拉伯、印度、波斯,甚至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各国。1470年又传播到意大利的威尼斯,欧洲才开始生产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