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立项申请书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意境美,感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Р 2、从形象美中品味Р 语文教材聚集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在他们的身上可窥见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剖析人物性格,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从而正确感知作品的形象美。例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美貌如花,心地善良,英姿飒爽,骁勇善战,她的故事有着浓浓的中国情调。木兰身上既有英勇无畏的胆识,也有对父母的孝心,还有“出门看伙伴,对镜贴花黄”的女儿性情。孙犁《荷花淀》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劳动妇女,她们既有中国古代妇女勤老、质朴、善良的传统美德,更重要的是她们爱丈夫、爱家乡,识大体、明大义,最终在战争中助夫杀敌成长为抗日战士,是抗战年代晋察冀边区劳动妇女的缩影。还有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更是有血有肉极具我们民族特色,身上既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富裕起来的农民勤俭、质朴、可爱的一面,也有农民狭隘、自私的一面。Р 3、从情感美中品味Р 语文课程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课文中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如:《荷花淀》写军民团结抗击日寇,对可贵的民族精神热情赞扬;《边城》用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笔法,对湘西民俗风情热忱述说;《故都的秋》用热情洋溢的文字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倾慕和深情怀念;《沁园春·长沙》展示壮美河山,挥洒壮志豪情;舒婷的《致橡树》用象征手法阐明了真正的爱情观……这些或朴实或激情或沉重的文字,以一种感人肺腑的美,涤荡着人的心灵。引导学生诠释作品中的情感,正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实践。Р 语文教材的选文可谓篇篇精粹,字字珠玑,是激情的浓缩、生活的结晶,是让学生扎下中华文化之根的好文本。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熟读、欣赏这些名家名篇无疑能启迪他们把握科学之思,体验感情之真,认识生活之美,使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逐渐内化,潜移默化地扎下中华优秀文化之根。由此看来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素养的教育要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职业使命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