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论王维边塞诗中的将士形象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55KB

文档介绍
和不平。Р 此时的王维已经没有少年时期对边塞生活的美好向往,尤其是中年后亲身经历边塞生活,接触了更多的边塞将士,更是为他们抱不平,同时诗人又联想到自己多年沉居下僚,官场黑暗,才能不能施展,同病相怜,对壮志难酬的老兵更多了一份同情。Р Р 四、哀怨悲苦的将士形象Р Р 从军的将士身在塞外,远离故土,环境恶劣,时刻生命受到威胁,也不免有悲苦之声。“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榆林郡歌》)泉声幽咽,在外的人听了不免伤心,从军少年见汉使而不相识,一时间思乡之愁、戎马之愁、功业未立之愁、边城警急之愁都无处倾诉,空怀悲绪。Р “南陌去悠悠,东郊不少留。同怀扇枕恋,独念倚门愁。路绕天山雪,家临海树秋。”(《送崔三往密州觐省》)在边疆之地,诗人送友人回家,想起父母亲情,友人回家后,唯独自己有念母倚门之愁了。Р 在《送韦评事》中,诗人写道:“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诗人送友人出塞,既有建功立业之心,又不时怀念家乡,两种矛盾心理交织在一起,不免触动愁思。Р 《李陵咏》是诗人年轻时的作品,描述了汉代名将李陵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诗人首先叙述了李陵显赫身世和军功:“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萧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娇虏灭,岂独名王侍。”李陵由于失援败绩,投降匈奴,遭受屈辱,他渴望有朝一日报效汉廷,渴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迹:“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能理?”写出一代名将的无奈与悲哀。Р 总之,通过对王维边塞诗中各种将士形象的刻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变化,从一开始的赞赏和崇拜到最后的同情和不平,诗人的思想内涵也一步步地深化,使诗歌更加具有深刻的意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