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韧带具有一定的可让性,它对髁突向后的运动有一定的限定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缓冲范围,设想,如果该结构不是韧带,而是骨性结构,那么这种硬组织结构是不可能允许髁突向后移动的。可见,在一定程度上,是颞下颌韧带(主要是其水平部)决定了下颌能够向后方作一定的运动,以及其移动的幅度,故有人将下颌的后退接触位称为韧带位。③肌收缩是各种运动所必不可少的,下颌从牙尖交错位向后下运动至后退接触位的过程中,以及该位置的维持,主要由题肌后束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须舌骨肌等舌骨上肌收缩而实现。Р (3)后退接触位的意义:由于后退接触位属于韧带位,为物理性定位,重复性好,当全口牙或大多数牙丧失后,以牙尖交错胎为前提的牙尖交错位也就丧失,或失去了其明确的标志,但此时后退接触位仍然存在,临床在修复缺牙过程中,可以后退接触位作为取得牙尖交错位的参考位。Р后退接触位是吞咽时下颌经常到达的位置,有报告证实,咀嚼硬物时下颌常到达此位。因此,后退接触位也是下颌的功能位之一。另外有人指出,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一位的比例增高,后退时单侧后牙接触的比例增高,因此检查后退接触位存在或正常与否,对于颞颌关节紊乱症的检查、诊断与治疗,也具有重要的价值。Р28.答:(1)定义:当人直立或端坐,两龈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postural position)。Р(2)下颌姿势位特点: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均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从前向后有一个楔形间隙,前端大而后端小,称之胎间隙或息止胎间隙(free way space),牙间隙的前端上下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比覆胎小约1~3 mm,也有人报道为2~4 mm或2~5 mma下颌姿势位时,双侧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中央略向前下的位置,双侧颞肌、咬肌、翼外肌上头均有电位活动,颞肌的电位活动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