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的基础,良种的增产增收贡献率大,育种应该是农作物技术体系的核心部分。近20年来世界农作物育种无论在遗传资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创新上,还是在所育成品种的科技含量水平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可有效利用的种质资源贫乏已经成为农作物育种研究持续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许多国家特别是美、日、俄等国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农作物遗传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评价以及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美国、日本以及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等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较系统的征集和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并开展相关研究。这些国家都设有专门的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中心,负责遗传资源的研究保存并为育种单位提供亲本或育种原始材料。在注意搜集保存本国农作物遗传资源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国外资源的搜集、交换、引进。Р台湾地区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同时也十分重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引进与创新利用。通过1967、1970、1986年三次大规模世界性引种,建立了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有67601份种质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台湾地区物种,为台湾在高产、优质品种选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台湾省生产上应用的作物品种绝大多数是优良的作物良种。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具有良好的人缘、地缘关系,民间科技、文化、经济交流频繁。福建开展台湾农作物种质资源引进、创新与利用,具有良好的地域条件和工作基础。Р遗传变异是作物品种改良的基础。对当前优良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准确的评价可以为亲本选配、后代遗传变异程度及杂种优势水平的预测提供预见性的指导,这是关系到育种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则为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内外鉴定评价较一致的评价指标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在鉴定手段上,首先是制定统一的记载标准进行观察记载;其次,制定抗逆性、抗病虫性鉴定等方面的鉴定方法,目前主要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品种间遗传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