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19版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通用版精致讲义:第二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95 |  大小:11975KB

文档介绍
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了( )РA.住宅区 B.公园РC.商业区 D.农田Р(3)“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 )Р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增强РC.空气对流减弱 D.水汽蒸发加快Р[解析] 第(1)题,热岛效应显著,说明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大,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大致在11~1月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显著,此时为冬季,D对。第(2)题,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说明①处气温较周围区域低。住宅区、商业区地表硬化,不会形成冷岛现象,A、C错。公园绿地、水面升温较慢,可能形成冷岛,B对。农田分布在城外郊区,不在市区内,D错。第(3)题,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因气温较低,空气对流减弱,C对;年降水量减少,A错;热量交换减弱,B错;水汽蒸发减慢,D错。Р[答案] (1)D (2)B (3)CР[一站归纳] Р(一)正确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的3个关系Р1.海拔高度与气压分布的关系: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近地面的气压高,而高空的气压低。Р2.温压关系:Р Р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Р(二)准确把握热力环流形式的图示分析及应用Р1.海陆风Р(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Р(2)影响与应用Р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Р2.山谷风Р(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Р(2)影响与应用Р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Р3.城市热岛效应Р(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Р⇨Р(2)影响与应用Р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