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器五个环节。Р细胞基本功能Р静息电位:指细胞(膜)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即K+在浓度差作用下向细胞外扩散,而形成的跨膜平衡电位。(一般为-70~-90MV)Р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因膜外Na+具有较高的浓度势能,当膜电位减少到0时,仍继续内转移,即为Na+的平衡电位。Р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功能。Р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某些腺细胞。Р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时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Р阈刺激: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该刺激强度的值称为刺激的阈值。Р阈电位:从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的这一临界值。Р“全或无”现象:产生动作的关键是去极化能否达到阈电位的水平,而与原刺激的强度无关。Р动作终板:即神经—骨骼肌接头。Р突触后电位(终板电位):是一种局部电位,不具“全或无”特征,不能传播;主要是Na+大量内流引起。Р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在以膜电位的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活动之间,存在的能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其所需要的Ca2+(100%)来自肌浆网。Р血液Р循环血量:血液总量中,在循环系统中不断流动的部分。Р储备血量:指滞留于肝、脾、肺、皮下的血窦、毛细血管网和静脉内,流动很慢。Р血量:指机体血液的总量是血浆和血细胞的总和。约为体重的5%~9%;失血不超过10%,不影响健康;失血到血量的20%,生命活动受明显影响;一次失血超出血量的30%,则会危及生命。Р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用离心法测得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Р血液的比重为1.050~1.060;血液呈弱碱性,PH为7.35~7.45。Р2—1Р血液组成Р血浆Р血清Р(1)、水(血浆的90%)、Na+、K+、Ca2+、Mg2+;Cl-、HCO3 -、HPO4 2-;Pro、O2、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