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K118+500.洼地的地面标高一般在16.0~19.0m之间。Р2、地质条件Р根据湖北省地质局1965年出版的1:2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报告》,本项目线路走廊经过地段,构造行迹相对简单,但周边褶皱发育,断裂交织,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拟建路线所在区域的更新世和全新世均未发现有新构造运动行迹。在多次间歇性升降运动的作用下,本区域形成典型的层状地貌,除见两级夷平地面外,河流发育多级阶地。第四系堆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形成明显的韵律结构。据地形测量资料,路线所在区域近期以下降为主,综合起来呈现北升南降的特点。Р(1)桥址工程地质评价Р阳光大道至中洲互通高架:桥址区属剥蚀堆积岗状平原区夹洼地地貌,洼地区主要为水塘或湖汊,地面标高在18.0-20.0之间,覆盖层除表层人工类填土外,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Q41)淤泥质土、淤泥质粘土、中更新统冲洪积(Q2al+pl)老粘性土、含碎石老粘性土,下更新统残积层(Q1el)组成,下部基岩由白垩纪(K)泥岩或泥质砂岩及三叠系(T)溶崩角砾岩组成。Р中洲互通:互通区属剥蚀波状垄岗地貌区,局部间夹洼地,地面标高一般在18.0-31.0m之间,覆盖层除表层人工类填土(Qml)外,主要由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Q2al+pl)成因的老粘性土,及第四系下更新统残积(Q1el)粘性土组成,局部地势低洼处有少量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下伏岩由基岩由白垩系泥岩和泥质砂岩组成。Р藏龙枢纽互通:互通区属剥蚀波状垄岗地貌区,地势开阔,地形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一般在19.8-37.0m之间,多为坡地,局部有水塘。覆盖层除表层人工类填土(Qml)外,主要由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Q2al+pl)成因的老粘性土,及第四系下更新统残积土(Q1el)组成,局部水塘低洼处有少量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下伏岩由基岩由白垩系泥岩和泥质砂岩及二叠系灰岩组成,灰岩局部岩溶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