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不与我国的一些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紧密相关。在理论界,有人把会计称作“救火队”,有人认为中国的会计准则制订是一种被动创新刘峰.2000.会计准则变迁.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78-233。美国著名会计史学家查特菲尔德也明确指出:“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参见:迈克尔•查特菲尔德.1989.会计思想史(中译本).第1版.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财政部原部长助理冯淑萍女士也力主会计“救火论”,详细的论述请参见:冯淑萍.1999.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制定会计准则完善会计制度.见:财政部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1999.企业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讲解.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8.,无论如何,会计标准改革都晚于推动会计标准改革的那一个或那一些决定性因素。而会计标准改革是否成功,要看“救火”的反应是否及时、“救火”行动本身是否科学。如果会计标准改革对于政治、经济变革的反应过于迟钝,则会计准则制定者就是不作为,不仅会导致会计实务界无法可依,而且还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改革的绊脚石,从这个角度来看,会计标准制定者不仅需要及时反应,还需要具有相当的前瞻性,要能够主动“迎合”其他改革的需要。同时,会计标准改革不仅需要快速反应,而且还要求科学应对、高效应对。就像救火一样,尽管消防队及时赶到,但如果施救不科学、手段不先进、人力不充分,同样影响施救效果。具体到会计标准改革,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知识存量“知识存量”是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所掌握的知识量和认识水平。、对改革的承受力要有合理、准确的把握。理想状态下,准则制定者及社会各界对相关会计事项拥有了足够的知识存量,会计标准的需求方也对会计标准的出现产生足够的需求,此时则是推进会计标准改革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