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案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174KB

文档介绍
学出版社,1999年Р[2] 陈述彭等编:《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Р[3] 陆守一等编:《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年Р[4]马智民等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年Р课程名称Р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主编)Р课题Р第五章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Р授课时数Р6Р教学方法Р课堂讲授Р教学目的Р1.掌握GIS空间分析的概念及原理。Р2.掌握GIS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的原理及应用。Р3.掌握数字地面模型分析和网络分析的原理及应用。Р4.掌握GIS空间统计分析和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Р教Р学Р过Р程Р 数字地面模型分析Р一、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Р 1.坡度计算Р2.坡向分析Р3.曲面面积计算Р4.地表粗糙度计算Р5.高呈及变异分析Р6.谷脊特征分析Р7.日照强度分析Р二、地表形态的自动分类Р三、地学剖面的绘制和分类Р第二节空间叠合分析Р一、空间叠合分析的概念Р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Р二、基于矢量数据的空间叠合分析Р1.点与多边形的叠合Р2.线与多边形的叠合Р3.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Р三、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叠合分析Р1.点对点的叠加运算Р2.掩模叠加运算Р3.相交叠加运算Р第三节空间缓冲区分析Р一、空间缓冲区分析的模型Р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Р缓冲区分析对象Р主体:表示分析的主要目标,一般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三种类型。Р邻近对象:表示受主体影响的客体,例如行政界线变更时所涉及的居民区、森林遭砍伐时所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等等。Р作用条件:表示主体对邻近对象施加作用的影响条件或强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