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物化媒介的优势,尽可能发挥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 (2)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设“软环境”,充分发挥校园“动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所谓“软环境”,是校园的精神环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或者需要通过活动加以体现的精神环境构成了校园的“动态文化”。校园“动态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比“静态文化”来的更直接,也更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深刻性。为此,学校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发,大力创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 Р首先,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性和人性的结合,树立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提供正确的观念导向。 Р其次,要着力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班风。校风、班风是集体中长期形成的在价值上、言论上的共同倾向,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置身其中自然受影响。 Р第三,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学校中的教学心理环境和人际氛围是校园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学校应通过全员培训的方式强化教师的有关意识,以新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Р第四,完善学校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层”的育人功能。学校管理者必须理顺管理思路、建立管理网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使师生行为有章可循。 Р第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这种“流动的文化”中真实感受校园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乐园。 Р从影响受教育者的因素来看,校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是综合发生作用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构成了共时态、共空间的校园整体文化环境,形成了文化形态的校园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整体文化的综合心理效应。力求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