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8.4.治未病传统技术操作规范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  |  页数:54 |  大小:171KB

文档介绍
1)直接灸:Р①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以温熨为度,灸后皮肤不致起泡,不留瘢痕。施灸前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见艾炷放上,燃剩2/5左右,患者感烫时,换炷再灸,一般每处灸3-6壮,至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Р②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施灸局部组织烫伤化脓,结痂留有瘢痕。一般每壮艾炷需燃尽,再换灸,可灸3-9壮,灸毕,贴敷消炎药膏。Р(2)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所隔的物品可为:姜、蒜、盐、药饼等,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点燃施灸。一般灸3-6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Р(3)悬灸Р①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厘米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壮,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Р②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施灸部位2-5厘米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5分钟左右。Р③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厘米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Р(4)实按灸:Р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数层布或纸,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趁热按在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或以布6-7层包裹艾火熨于穴位或患处,若火熄灭,再点再熨。Р5.注意事项:Р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身体不适。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施灸完毕后,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内,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