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等资料,对构造、断裂分布特征和油藏类型进行再认识。Р4.4.1.2 应用开发井及检查井的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室内水驱油实验等资料,对储层性质及分布规律进行再认识。Р4.4.1.3 应用油田动态、不稳定试井、井间干扰实验等资料,对油藏水动力系统进行再认识。Р4.4.1.4 应用钻井取心和电测资料对储层沉积相进行再认识。Р4.4.1.5 应用动态资料对油藏地质储量参数进行再认识,按国家最新规范核算地质储量。Р4.4.2 层系、井网、注水方式适应性分析Р4.4.2.1 利用油层对比、细分沉积相等新资料分析各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的合理性。Р4.4.2.2 统计不同井网密度条件下各类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油砂体钻遇率等数据,分析井网的适应性。Р4.4.2.3 依据油层水驱控制程度、油层动用程度、注入水纵向和平面波及系数等资料,分析井网密度与最终采收率的关系。Р4.4.2.4 应用注水能力、扫油面积系数、水驱控制程度等资料,分析注水方式的适应性。Р4.4.3 油田稳产趋势分析Р4.4.3.1 应用分年度油田综合开发数据及其相应曲线,分析油田产液量、产油量、注水量、采油速度、综合含水、注采比、油层压力、存水率、水驱指数、储采比等主要指标的变化趋势。Р4.4.3.2 对照五年计划执行期间油田产液量、产油量、注水量构成数据表及其相应曲线,分析各类产量和各类增产措施对油田稳产及控制递减的影响,对产量构成中不合理部分提出调整意见。Р4.4.3.3根据油田递减阶段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开发数据,应用曲线位移法、试差法、典型曲线拟合法、水驱曲线法或二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油田递减规律和递减类型,预测油田产量变化。Р4.4.4 油层能量保持与利用状况分析Р4.4.4.1 分析边(底)水水侵速度与压力、压降以及水侵系数、水侵量大小的关系;对弹性驱、溶解气驱、气顶驱开发的油田,分析相应驱动能量大小及可利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