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申纪兰个人事迹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40KB

文档介绍
一句抄写完党的“十七大报告”。当年那个会为报告发言急得团团转的小媳妇,就这样,一点点成长为不用稿纸都能连续讲上几小时党课的模范党员。这些都让她身边的人感慨,“虽说没念过书,理论水平高着呢”。Р老人也感慨,现在的全国人大会议“变化太大了”。如果一定要她列举一些具体细节,她想了想说,“以前是举手表决,现在是按键,电子计票,先进多了Р”。还有,“现在的代表都有文化,水平都很高”。Р4、农民本色的取舍Р不管拿过什么荣誉,只要回到西沟村,换上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锄头一扛,申纪兰就回归了自己的本色。在她身边工作了近20年的郭雪岗觉得,这是申纪兰“最了不起的品质和智慧”。Р早在1973年3月,申纪兰就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到了妇联,她发现,除了在公文上画圈签字,偶尔参加会议,自己这个主任基本上无事可做。她闲不住,只能每天早早起来打扫卫生,帮别人灌开水,或者留在食堂帮师傅们洗碗。Р与她熟识的新华社记者冯东书出了个主意,这主任继续当,但只在开会的时候来,开完会就回村劳动,冯东书始终觉得,“劳动才是申纪兰的长处”。冯东书承认自己出的是一个“歪点子”,但“让申纪兰当妇联主任本身就是个歪点子,以歪对歪,就不失为一个好点子”。申纪兰跟人商量之后,也认准了自己的位置,她说:“我是太阳底下晒的人,不是坐办公室的人。”Р她真的用上了冯东书的办法,以后只到妇联来“坐会”,坐下开完会,就回到西沟村继续劳动。从1973到1983年,申纪兰就这样当了10年妇联主任,坚持着自己的“四不”——不定级别、不转户口、不要工资、不坐专车。她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名言,“不脱离农村,不脱离农民,不脱离劳动”。Р扎根在西沟村里的申纪兰,这些年里遇到过许多找上门来的人,包括全国各地喊冤的上访者。申纪兰问他们:“为什么不找当地的人大代表?”“他们说,我们找不到呀,那些代表都是领导,我们找到也见不上。就你最好找,到了西沟,一下就找到了。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