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机制砂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50页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50 |  大小:1103KB

文档介绍
三角体或方矩体,表面粗糙,棱角尖锐时,对和易性有影响(但对强度有利);如针片状多时,对和易性和强度都不利。Р目前在混合砂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有个别企业,用很粗的石屑加特细的天然砂去当机制砂销售,石屑比例最大的可达30%。Р目前在部分机制砂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是:Р①粒型不好,针片状过多,这里有岩石问题,但更主要是设备选型造成,是很多小企业用锷式破碎机或锤式破碎机造成,如果选用专业的制砂机,该问题完全可以解决。Р②级配不完全合理,细度模数偏大。多数企业为减少机械磨损,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的机制砂细度模数多为3.0以上,而配制混凝土细度模数最好是在2.6左右。另外,机制砂的级配区最好为2区,各级筛余一定要符合标准要求。Р③是洗走石粉的问题。泥粉对混凝土是有害的,必须严格控制其含量,机制砂生产和使用中同样要注意除土,除去山皮土和夹层土。但除土决不能放在最后洗掉小于75μm的颗粒的工序上。因为,石粉也是小于75μm的颗粒,但石粉与天然砂中的泥成分不同、粒径分布不同、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亦不同,石粉对混凝土是有益的,有适量石粉的存在,弥补了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和易性差的缺陷,同时,它的掺入对完善混凝土小于75μm特细颗粒的级配,(在这一点上,天然砂由于其生产工艺的限制,其特细级配基本没有)提高混凝土密实性都有益处,现代混凝土设计理念,是强调发挥骨料骨架的支撑作用,而发挥骨料骨架的支撑作用最有利条件是使骨料之间空隙最小,密实度最高。进而能起到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作用。我国大中城市混凝土多为泵送混凝土,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规定,泵送混凝土的砂中小于300μm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砂总量的15%。而不少企业的最后水洗工艺,洗走的不仅是泥土(平均粒径8.4μm),同时,还洗走了有用的石粉(平均粒径为44.8μm),并洗走了150μm ,300μm,甚至600μm的有益颗粒含量,破坏了砂的级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