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地壳运动和火山地震评课稿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85KB

文档介绍
师也往往为了追求“预定目标”,即当学生回答的答案不是自己预定的答案时,在评价上就缺乏客观性和明确性,没有给学生一种明确性的答案。如关于地震成因,第一位学生的答案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也不错,当然从答案的完整性来看没有第二名学生照着课本念好,但第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值得表扬。这时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分析,而不是Р“不同意见”再让学生回答。Р四、媒体应用Р1.图片Р本节课任老师所使用的课件中包括的图片有很多,其中除了渲染氛围的设计之外,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地理位置图、与地震相关的几个概念彼此之间的关系图、世界地震分布图等有效地辅助了教学。Р2.视频Р在科学课中,一些实验、情景无法模拟,这时视频(包括Flash)就是最好的替代品。本节课中的“地震成因”、“受灾人员在灾后7-9天获救的新闻”、“模拟地震现场自救小游戏”等加强了课堂的实效性。Р3.音乐Р科学课堂中往往为了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用音乐去烘托出来。如本节课的课前和课后的氛围就是通过背景音乐来烘托的。Р五、改进建议Р1.在地震相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具体地结合实例。如可以设置情境“某同学在地震时在离学校,通过图片来展示学校到震中的距离”等,甚至可以结合实例用探究的模式来探究“决定地震破坏力的因素”。Р2.在地震逃生自救的活动中,学生对于逃生的路径选择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的方法可以是不同,这里不能武断地认为哪一种方法就是最好的。Р3.课堂上的科学用语需要进一步规范。如“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不能写成“喜马拉雅山-地中海”。Р4.在时间的安排上,课堂前面部分太“紧”,学生思考、讨论的余地和机会太少,而课堂后半部分的时间又太多了,分配时间可以更合理一些。Р(说明:此评课稿为2007学年第二学期参加瓯海区现场评课比赛的评课稿,除个人错别字外,全部依照原文录入。现场用40分钟撰写此评课稿。此次也获得了瓯海区现场评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