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万元,而用于住房保障支出达到 1.5 4 亿元。再往前看, 2012 年7月 19 日,中国地震局公开 2011 年度部门决算,当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 3562.93 万元,而当年用于地震预报监测支出仅 270 万元,地震预测经费不足公车消费的十三分之一。巧合的是,中国地震局年度预算头一天公布,次日发生芦山地震,两者形成鲜明的反差,遭遇网友严厉的指责。也许中国地震局也有难言之隐吧, 但中国地震局对此并未回应。同样是面对地震灾害的侵袭,在这块经常晃动的岛屿上, “久经震场”的日本尽管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 但监测地震是多方投入、不惜成本。位于筑波科技城的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是隶属文部科学省的国立科研机构。该研究所共设立的监测网包括三级 2000 多个点。其一是有感地震监测网,在全日本有 1000 个点。其二是包括能测微小地震在内的 24 小时监测网,共有 1000 多个点,基本是 20 至25 公里有一处。其三是强震监测网,主要用于分析和监测地震发生的原因,这个监测网在因特网上设有网页。在日本东海地区和关东南部地区 30 多个点的地下数十米深处, 气象厅设置了监测岩石体积变化的感应器,相关数据随时被传送至气象厅,作为分析地震的重要资料。在新干线列车途经的东海地区,日本铁道东海公司在铁路沿线设置了“早期监测地震警报系统”,以尽量保障行驶列车安全。在抗震救灾上,中国已表现出来的更多是组织领导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及全国一盘棋的救灾应急机制。日本则更多表现为专业主义、程序主义,有序参与,表现为国民的镇静、淡定及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中国现在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中日救灾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虽然国家体制有别,但得益于两国文化相通相融程度很高,双方皆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必要和可能。但愿中国有关救灾机构及应急管理部门,盯紧日本救灾的一举一动,供日后中国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