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性自动调节理论,研究者将研究焦点放在动物种群内部,强调种内成员的异质性,特别是各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行为、生理和遗传特性上的反映。包括行为调节学说(社群行为是一种调节种群密度的机制),内分泌调节学说(哺乳类),遗传调节学说(种群数量的增加,通过自然选择压力和遗传的改变,必然为种群数量下降铺平道路)Р 58.集合种群,集合种群与通常所说的种群的区别:集合种群所描述的是斑块生境中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彼此间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通常所说的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集合种群是种群的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也就是说多个局域种群集合而组成的系统,因此有人将集合种群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Р 59.集合种群满足的四个标准:A.适宜的生境以离散的斑块形式存在,这些斑块可被局域繁殖种群占据B.即使是最大的局域种群也有灭绝风险存在C.生境斑块不可过于隔离而阻碍了重新侵占的发生 D.各局域种群动态不能完全同步Р 集群的生态学意义:A.有利于改变小气候的条件B.利于集体取食C.利于共同防御天敌D.利于动物繁殖和抚育幼体E.已进行迁移和迁徙Р 60.生物种的概念:生物种概念认为种是一组具有相似形态和遗传特性的可以相互交配的自然种群,它们与其他种群之间具有繁殖隔离。生物种有如下特点:①生物种不是按任意给定的特征划分的逻辑的类,而是由内聚因素(生殖、遗传、生态、行为、相互识别系统等)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②物种是一个可以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的集合;③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Р 61..多态现象: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种内变异是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即表型性状的差异。这是因为在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中一种以上的表型,这种现象叫多态现象。这些不同体型的个体,有不同的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完整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