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即可安全使用。Р 2.5直接去除毒性部分中药中所含毒性成分的部位易与其它部位分离,则可直接将该非药用部位除去。此类方法主要对一些动物或昆虫类中药, 如斑蝥、虻虫、红娘虫、青娘虫等, 通过除去有毒的头尾或足翅, 以达到除去有毒成份的目的。《雷公炮炙论》指出: 白花蛇“头尾及骨俱大毒Р, 须尽去之”。蛤蚧其“毒”在眼, 炮制时需要“去眼”。药理试验证明, 斑蝥中含的斑蝥素一部分呈游离状态, 一部分以镁盐形式存在于软组织中, 由足的关节处分泌现代炮制研究也证实蕲蛇头部毒腺中含有大量的出血性毒和溶血性毒。因此, 入药前要求除去头、足、翅降低毒性是有科学道理的。Р 3毒性中药的炮制原理Р 3.1 去除含毒性成分的部位如蕲蛇去头部后入药,因为其头部毒腺含有大量出血性毒素,少量神经性毒素,内服后可引起内脏广泛性出血而致死。去头是为了消除毒性,去头后蛇体主要含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Р 3.2 改变毒性成分改变毒性成分的结构可使之转变成具有同样药效作用而毒性较小的物质结构,如乌头所含主要毒性成分为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r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和次乌头碱(Hpaconitine)。口服 0.2mg 或乌头酊 5ml 即可发生中毒反应,口服 5mg 或乌头酊 20ml 可致死。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尸检可见脑部及全身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出血。乌头碱可直接毒害心肌细胞,故其心脏毒的致命性最为严重。但是该类化合物很不稳定,遇热易被水解,其 C8 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时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单酯型乌头碱,以上 3 种成分相应的变为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碱和苯甲酰次乌头碱,其毒性为双酯型生物碱的 1/200~1/500。Р 3.3 降低毒性成分含量,以降低和消除药物毒性如斑蝥,按斑蝥素的理化特性而言,以米炒为宜。由于斑蝥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