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必须“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从而为作家世界观的转变和创作源泉的获得指明了根本途径;指明“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基础上的普及”的辩证关系;指出文艺源于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由此就更带普遍性”;指出要借鉴吸收中外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同时也说明这是“流”而不是“源”。所有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客观上统一了解放区的文学思想,积聚了解放区所有的文学力量为抗战服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论述中,明确以政治标准为第一,艺术标准为第二,对文艺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脱离了战争环境后,这一思想的局限性表现得更为明显。Р第二节国统区文学创作Р140.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Р【答】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小说有以抗战为主要题材的抗战小说,有以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为主题的小说。20世纪40年代后期出现了以徐讦和无名氏为代表的“现代罗曼司”小说,在此期间,涌现出了大批优秀作家和作品。Р141.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Р【答】抗战初期戏剧运动异常活跃。为了适应戏剧服务对象的变化,出现了小型化、轻型化和通俗化的街头剧、活报剧、茶馆剧、朗诵剧、游行剧、灯剧等,被戏剧界称为“好一记鞭子”的三个短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是小型街头剧的代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戏剧活动逐渐由农村、战区移向大后方的城市,演出场所则由街头移向剧场,多幕剧的创作随之兴起,题材更为丰富,戏剧风格也转向沉郁厚重。20世纪40年代后期,为反抗和批判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国统区剧作家创作了大量揭露和讽刺国民党黑暗腐败统治的剧本。Р142.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