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37KB

文档介绍
工产品,实现了产品就地转化增值。三是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支持发展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业态,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注重农业综合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通化市秋皮村是典型的山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4分。面对极其不利的自然条件,村委会结合实际提出了Р“立体开发、综合经营”的发展思路,引导并鼓励村民在山上种植果树,在林下种植中药材和野山参,在山沟里养林蛙,在平地上种植葡萄、香菇,在水上拦江养鱼,形成了“长、中、短”项目互补,“水、陆、空”立体经营的生态农业新格局。目前,全村共种植林下参7500余亩,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到400―500万元。同时,还种植葡萄300多亩、中药材1100亩、板栗650亩,养蜂660箱,拦江养鱼650万尾,建立综合型生态沟12条。笔者认为,这种结合山区特色的生态沟经济发展模式应在符合条件的山区全面推广。Р ⒊转机制。一是创新农业扶持补贴机制。要抓好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的落实,全方位调动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建立专项资金,不断增加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的投入。如通化市东昌区从2012年开始就制定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扶持政策,每年由区财政列支200万元作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实行产加销紧密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管理体制,尤其是在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领域要建立以项目为纽带、联结各方的产业一体化系统开发机制。三是创新经营机制。实行产业一体化经营,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模式,形成“一个产品就是一个链条、一个项目就可形成一个产业”的特色经济发展格局。四是创新科技开发激励机制。通过科技成果入股、科技人员入股等方式,调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五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份合作制、产销合同制、最低保护价收购等形式,真正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