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风险加剧的关系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有关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灾害风险分布和发生规律的影响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台风将更加活跃,暴雨洪涝灾害增多,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会增多;北方地区出现极端低温、特大雪灾的可能性加大;降雨季节性分配将更不均衡,北方持续性干旱程度加重、南方出现高温热浪和重大旱灾的可能性加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几率增加;北方地区沙漠化趋势可能加剧;农林病虫害危害范围可能扩大;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发生可能性加大。Р面对严峻的灾害风险,《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3%以内,年均每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控制在1.3以内。建立并完善多灾种综合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显著提高。建成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Р一、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Р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备灾救灾工作中就是要把受灾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灾民之所想,急灾民之所急,保障灾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安排,对救灾物资储备工作高度重视,不断提出新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根据《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自然灾害确定为主要的突发公共事件,要求确实做好物资保障,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因此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正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