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闺怨诗教案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59KB

文档介绍
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Р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Р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Р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Р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Р拓展迁移:Р闺怨诗与中国文人Р古代诗人对“宫怨”、“闺怨”、“春怨”之类诗的为何情有独钟,为何能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有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中国文人骨子里有着奴颜媚膝的怨妇情结,这种情结自屈原始,经久不衰。Р士为知士者死,女为悦已者容。中国古代的文人与妇女一样从来没有获得过独立的人格,始终是权贵的附庸,他们的生与死,喜与悲,升与降,浮与沉,没有握在自己的手中。由是,形成了中国文人的依附性和软骨症。即使如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也还是向权贵韩朝宗写过:“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也。”这样类似求乞的话语。Р中国历史上虽不乏铮铮铁骨的“士”,但总体来说这样“硬汉”是凤毛麟角。即使是不苟同不屈服的“硬汉”,大多不过是“节妇”“烈妇”变种而已。如明朝的方孝孺威武不屈,慷慨就义,但是他在篡位”的明成祖面前刚直不阿,但在明惠帝面前却是“俯首贴耳”。Р唐太宗说: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正是看到了中国文人的软肋。明代被称为中国的“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汤显祖也有过类似的话语:“此时男子多化为妇人,侧立俯行,好语巧笑,乃得立于时,”对中国文人性格刻划可谓入木三分,与唐太宗的话异曲同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沽之哉,沽之哉,吾待价而沽”,如果卖了一个好价钱,立于时乃好语巧笑;如果没有卖一个好价钱,或者卖不出去,不立于时,则怨恨忧伤。明于此,则可以读懂中国文人的宫怨诗。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