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 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 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 7 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首饰观众超过 11 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10分) (2) 结合材料, 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2分) (3 )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 分) 【答案】(1)①正确的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在继承中发展;②立足社会实践, 进行了文化创新,突出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主体作用; ③利用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④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优秀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了正能量。(2)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2)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文化的传统要扎根人民群众的实践;(3 )服务群众,扎根群众实践,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作为最高标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3)①开始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纳入学分考评; ②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比如举报优秀诗词朗读大赛,书法大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