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以儒家为主体的政治理念与实际构架, 传承了法家式的集权专制。 20 世纪上半叶, 中国进入了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代, 思想文化的多元表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架散落了。在传统构架中, 道统是根本, 道统落实或者下贯到政治方面就是“政统”, 落实或者下贯到学术方面即为“学统”, 落实或者下贯到教育教化方面即为“教统”。道统作为价值系统统摄教统、学统和政统, 不是一个层面, 而是一道开三门, 立体地下贯与上通。在中国历史上政统时断时续, 断了可以再复兴起来, 唯独道统不能断。而道统的传承则依赖学统、教统。在学界, 道统的传承以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现代新儒家为代表, 他们在中西文化的视野中对传统道统进行了新的构建。余英时有一个总体上的概括, 认为现代新儒家有三种道统观: 一是为钱穆先生所批评的由韩愈首先提出、由宋明儒学加以发挥倡导的“主观的”、“一线单传的”道统观, 它表现为某种具体的传道谱系; 二是钱先生本人所主张的从历史文化大传统言的“此一整个文化大传统即是道统”的“思想史家的道统观”; 三是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先生思想中表现为以对“心性”的理解和体证为标准的“哲学家的道统观”。⑨这“哲学家的道统观”就是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励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中所说的“中国历史文化中道统之说, ……乃源于中国文化之一本性”,“一本性乃谓中国文化, 在本原上是一个文化体系。此一本并不否认其多根。此比喻在古代中国, 亦有不同之文化地区。但此并不妨碍, 中国古代文化之有一脉相承之统绪, 殷革夏命承夏之文化, 周革殷命而承殷之文化, 即成三代文化之一统相承。此后秦继周, 汉继秦, 以至唐、宋、元、明、清, 中国在政治上,有分有合, 但总以大一统为常道。且政治的分合, 从未影响到文化学术思想的大归趋, 此即所谓道统之相传”。⑩在政界, 孙中山继承了儒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