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复习题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71KB

文档介绍
益受损的互联网主体的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救济途径;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国家赔偿法建立因互联网监管侵害合法权益的国家赔偿细化方案。第五,法治与德治并举。“途法不足以自行”。法治规范人的外部行为,德治规范人的内心世界,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对于互联网的治理,同样应采取法治与德治并举的办法。第一,加大互联网道德宣传力度。第二,倡导互联网信息环保意识。第三,要培育正确的网络价值观。第四,保持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2、如何加强网民自律建设? 答:第一,提高网民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网络言论自由不能没有边界和限制, 不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能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形成危害。因此,应加大基本法律及网络立法的宣传教育力度,让网民知法、懂法、守法。大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宣传和推广网络素质教育,培养和加强广大网民的网络舆论自律性。第二,充分发挥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的作用。在互联网中,“意见领袖”一般由精英分子组成,他们是社会热点事件评论员、传达者。在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知识精英应及时承担意见领袖角色,主动、积极地发表理性、克制、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引导由普通民众所聚合而成的网络舆论向理性的方向发展,更好塑造舆论方向。通过网民引导网民,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以期充分运用和放大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第三,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政府要主动参与自律公约的制定过程,积极引导自律公约的完善,大力加强自律公约的宣传。通过适当的价值引导培养网民的自律意识。加强对网民的伦理道德教育,构成网络道德评价体系,提高网民自律意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努力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自律意识。第四,完善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的推广可以约束网民的行为。网络犯罪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的匿名性导致网络主体的不确定。实名制的实现,可以使执法机关迅速锁定责任人,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节省调查时间,使网络环境得到优化,加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