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加,从而造成了缺氧环境,给水产养殖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大量经济损失。此外,沿海水产养殖会产生大量的无机、有机废物排放,从而给半封闭港湾带来富营养化现象,从而导致硫化细菌繁生、还原性化合物得到增加以及大型底栖生物的数量、种类、丰度减少。三、控制对策1.实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要求,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污染降低到最小,所以,在水产养殖方面,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降低其污染物的产生量。首先,应该重视培育基础饵料,研发适合不同幼体阶段、不同动物、优质的育幼饵料、开口饵料,并进行科学地投喂;培养与提高水产养殖者的专业素养,实现科学的养殖管理;选育健康苗种、合理地安排放养密度。其次,应该合理利用新兴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优良苗种[3]。中国海洋研究所与多伦多大学进行合作,培育含抗冻蛋白转基因鱼,这种鱼苗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冻能力,而且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2.优化养殖结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地域等因素对养殖容量产生着制约作用,环境条件与管理水平的不同、养殖生物间是否具有互补效应也对养殖容量产生着影响。单一品种的水产养殖不仅不能充分地利用环境容量,还容易产生污染,所以,应该选择多品种轮养、间养、混养等生态养殖、立体养殖结构,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利用、转化饵料,降低环境污染。例如基塘系统、稻田养鱼,鱼、珠混养,滤食性鱼类、贝类与虾混养等。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产生污染,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或消除污染,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高品质、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吴伟,范立民.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02:26-34.[2]雷志刚.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防控的对策[J].北京农业,2014,33:177.[3]王承凯.海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污染防治对策――以青岛即墨地区海参养殖为例[J].中国农业信息,2015,0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