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如此江山残照下,奈何心事菊花边。不须更觅登高地,只恐登高便泫然。(黄宗羲《出北门,沿惜字庵至范文清东篱》) 探究发现到了今天, 登高作赋的风气渐次式微, 但登高的风俗却未断绝, 特别是在重阳节这一天。重阳正值仲秋季节, 天高气爽, 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古人为什么要登高呢?可以从地域特点、文化心理等方面分析。古代登临诗的繁荣又是什么原因呢?请你选择一位作家或一个时代进行考察。 w 参考答案 1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2.①作诗有两个要点最为关键。所观外景相同,内心所感各异,应当运用才思,使内外协调, 内心与外物统一。②每当清风朗月之夜, 良辰美景之时, 面对起伏的群山, 遥望荡漾的水波,有时赏玩新开之花,有时细观初落之叶,既听春鸟的鸣叫,又聆秋雁的悲啼,这时好友之间往往促膝聊天举杯畅谈。 3 .四家之言都说的是:不同季节之中,诗人缘景生情,发为诗歌。 4. 开端即表明为消忧而登楼, 登楼所见原野的富美, 反衬刘表的昏庸; 次写思乡怀归, 说明此处非久居之地。作者希望借眼前所见景物抒发自己真挚深沉的怀归之情和对国事艰难的危惧之感。 5.D(“直抒胸臆,情感直白”不对) 6 .示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使人类深感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但“不尽长江滚滚来”, 又往往激起人生命的激情。正因如此, 这首充满悲凉感的诗使人品味到一种壮心不已的意境。 7 .本词在抒发游子思家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的登高怀远,并致其劝慰之意,流露了词人对思妇心情的体贴。又通过离愁不断如春水的妙喻和行人更在春山外的设想, 构成了清丽而芊绵的意境。 w8 .诗人携酒登高,但见湖水碧澄,山色苍翠,芙蓉绽放,桂子飘香,北雁初飞,菊吐新黄, 可谓一片烂漫秋光, 色调温暖。“家家庭院秋砧响”, 准备寒衣过冬忙, 感情温馨愉悦, 不同于一般登高怀远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