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同三灶老人的口述以及三灶岛存留的遗址相印证, 再现了侵华日军在三灶进行奴化教育以及设置慰安所的罪行, 成为抗战时期日军对华南地区进行殖民奴役和慰安妇问题的铁证。三灶老人们大多有着接受殖民教育的亲身经历。日军占领三灶岛后, 不但对当地人行烧杀抢奸, 还实行奴化教育。 1938 年4月, 日军开始筹建学校,校址选在正表村的东南边。为了早日建好学校,他们强拆了鱼弄、三灶街、圣堂、屋边等村的祠堂、民宅, 取其适用的花瓶、木料、砖石等, 再由汽车运至正表。学校于 1938 年9 月正式开学,取名为“兴亚国民第二小学”( 校址就在今天的三灶镇海澄小学内)。其学制为 6年, 强迫海澄村7 周岁以上的儿童就读。一年级新生可使用汉语教学, 二年级以上均要使用日语授课。一年级所聘用的教师为本地人, 其他年级均由驻三灶的日军司令部聘用台湾籍人士作为日语教师。学校所推行的是奴化教育, 实施法西斯手段,对在校内不讲日语者给其在胸前挂一块“支那语使用者”的木牌, 以此侮辱与惩罚。对上课不用功的学生经常用脚踢, 如果上学期间有学生无故旷课、早退的, 通知其家长来学校进行批评教育, 并坐黑房(该教导处楼下有一黑房), 有时坐上半天或一天。学校每天早上要升日本旗、唱日本歌。日寇对三灶实行奴化教育, 连婴儿也不放过。谁家出生婴儿三天后就得报上去, 由他们起个日本式的名字, 记上册子, 男的叫 XX 太郎、 XX 太助,女的叫 XX 公子、 XX 博子等等,然后发个“良民护身牌”戴上。日军还强迫在校学生每逢星期一或者传统节日必须到“三灶神社”祭拜日军亡魂①。当时的“三灶神社”是木板建成的小房子, 其他设施均采用花岗石建造,两根圆形的石门柱,现仅存一根,存留于今天海澄小学内。有关日军设置慰安所的情况, 老人们有如下回忆。日军在三灶岛开设的慰安所, 早期分别设在上表村和莲塘村两处地方, 后来上表村用上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