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实现秸秆发酵饲料产业化--秸秆发酵饲料技术原理与应用示范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对用于秸秆发酵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和发酵机理缺乏系统的研究,对秸秆纤维素的降解与利用机制、微生物利用无机氮源合成菌体蛋白也缺少深入研究。 2、秸秆发酵菌剂的生产工艺有待于实现工业化对用于秸秆发酵的微生物的系统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菌剂的生产和作用效果。集中表现为: (1)目前已确定的在我国适宜作饲料添加剂的菌种种类还太少,且菌种的发酵活力低 10 现仅规定乳酸杆菌、芽孢杆菌、白腐菌、酵母、曲霉、木霉和青霉等少数菌种可用作饲料添加剂。另外,对微生物菌种作为饲料添加剂和发酵剂的要求是应该有很大区别的。(2)生产菌株稳定性差菌剂从生产到实际应用,所处的环境大不相同,在营养状况、环境温度、 pH 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首先面临的是菌剂失活问题,从而无法保证菌株正常发挥功能,致使实际应用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获得高稳定性的菌剂,需要在优良菌株的筛选、高活力菌剂的发酵工艺、菌体保护等关键技术方面获得突破。(3)菌剂生产工艺多数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制剂中的活菌菌数不够等问题。菌剂的活性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发酵和后处理生产工艺的不成熟往往使生产、保存中的活菌率低,影响了使用效果。(4)国家相关法规的制定迟后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关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强制性执行标准(仅规定了那些菌株可以使用,但无生产标准),更无用于秸秆发酵菌剂的生产标准。 3、宣传不当今年来许多生产厂家为了宣传其产品,夸大了秸秆处理技术水平和秸秆利用价值。如秸秆中粗蛋白质含量是以含氮总量推算的,如果不添加 N 原料,秸秆无论怎样处理,其蛋白质总量不会发生改变,只有在微生物利用添加的氮源转化成菌体蛋白才是真蛋白。可以说:目前的秸秆处理技术真少伪多,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秸秆发酵技术和发酵饲料的认识。七、关于发酵秸秆菌株的选择标准问题用于秸秆发酵的菌株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菌株必须是芽孢杆菌,否则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