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伤寒论》部分药物本草学研究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下均脚注“去皮”二字, 与现代肉桂要去掉其木栓层非药用部份相吻合。古代医家用药最讲究修治。仲景所用桂枝, 正如陈修园所指出的那样:“牡桂者即今之桂枝桂皮也……故仲景方中所用,俱是桂枝,即牡桂也。”[5]“又按仲景书, 桂枝条下有去皮二字……盖仲景所用桂枝, 只取梢尖嫩枝, 内外如一, 若有皮骨者去之, 非去枝上皮也, 诸书多未言之。”[6] 为确保汤方剂量,仲景方言“去皮”,“非去枝上之皮”。如是,现今桂枝去掉皮部还有什么临床意义呢? 很显然,古代把桂之枝皮称之为桂枝, 把主茎及根皮称之肉桂。前者意在为生发之机, 后者意为性热下达。正如《本草乘雅半偈》所言:“牡桂。枝皮为桂枝; 干皮薄者为桂皮, 厚者为桂……菌桂。亦以一皮之厚薄, 分桂枝、桂心之差等。”考清代前本草文献,均言明:桂枝者乃今之肉桂。所以,《伤寒论》汤方中桂枝应为肉桂。 3 柴胡根、柴胡苗柴胡为最常用中药, 亦是经方中主要药物。但是, 由于长期以来, 对柴胡的药用部位极不规范, 对柴胡根与柴胡茎叶在临床功用上异同的认识模糊不清。各地同一处方用名, 同一方法, 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 即造成中医不可证性。特别是《伤寒论》经方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医药文献处方用名均是“柴胡”而实际调配所用部位极不统一,有的是柴胡根,有的是柴胡全草或地上部份[ 12 ]。近年来, 国内外对柴胡根、茎、叶各部位的药理、药化以及临床等多方面研究证实,各种柴胡的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有效成份、临床性效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13][ 14]。古代医学家亦认为柴胡根与柴胡茎叶在临床上有明显区别, 不可误用, 并有很多临床实例[ 12]。由于入药部位不同, 常造成临床性效上的疑窦, 特别是有关柴胡“窃肝阴”之争。考《本经》《吴普本草》《名医别录》等文献, 柴胡均为根入药。在明、清以后才出现柴胡茎叶另立条项入药, 且处方书写注明“柴胡苗”[ 12 ]。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