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如果纳粹获胜》 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后果》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6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力”。一战以前建立“中欧帝国”的计划, 以及希特勒建立一个“多瑙河农业和原料行省”的野心开始在东南欧逐步实现。若干年来, 莱比锡的中欧研究所( Leipzig Mitteleuropa Institute )一直在从事研究“协调”巴尔干农业经济与德国工业的方法。举例说, 德国需要南斯拉夫的铁砂与氢氧化铝, 匈牙利的粮食, 罗马尼亚的石油与木料, 因此德国早在开战前便已开始改变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因为在大德意志经济空间的观点下,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已经“相当古老了”。纳粹专家制定了一些长期的生产方案, 他们认为这方案足以消除东南欧与德国之间的经济脱节, 而开创纳粹所追求的“全欧经济体系”。在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诸国, 调整生产以适应德国需要的工作已有颇大的进展。这些国家向来是德国所需的主要农业品和矿产原料之重要出产者, 自二战爆发以后更日益变成德国的一个粮食来源, 所以纳粹设法使他们的农业与德国需要配合。德国与罗马尼亚订立的各种协定可以作为德国改组多瑙河和巴尔干各国经济结构之目的和方法的一个例证。罗马尼亚出产大宗谷类,罗马尼亚全部可耕土地中有 84% 种植谷类,以玉米为重要产品,其次为小麦、大麦和燕麦。罗马尼亚又是一个重要的牲畜出产国。 1918 年 12 月实行的土地改革(没收匈牙利地主的大地产,将其割为小块分给罗马尼亚农民,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及其他因素减低了罗马尼亚各类产品的收获, 并造成其剩余产品出口额的萎缩。德国多年来一直对克服罗马尼亚农场经济的落后性及改造其农业生产表示关切。 1939 年3 月成立的德罗贸易协定规定罗马尼亚经济将在德国指导下改变方向。从此以后罗国需竭力增加德国所缺乏的产品之产量, 例如纺织纤维和油料作物, 特别是大豆。根据该协定, 罗马尼亚必须发展森林业, 各种矿砂与油矿的开发务必用德国的机器和材料, 并有德罗合组的独占公司或卡特尔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