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独具特色的漳州传统民居文许初鸣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突出于墙体外的屋面造成破坏。漳州不仅多降水,而且多台风,特别是沿海一些民居就采用硬山屋顶,防止台风对突出墙体外屋面的吹刮破坏, 而为防止雨水对墙体的侵蚀, 常在生土墙中加入用贝壳煅成的熟石灰和粗砂, 甚至加入糯米浆、红糖水等, 这样夯筑成的三合土墙就较为坚固耐雨水冲刷。漳州土楼是一种极具特色、富于魅力的民居建筑, 一方面是对闽南山区特殊地理条件的适应, 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原远古建筑文化的回归。因为土楼独特的平面布局在远古时期已经产生, 只是后来改进得更加科学与合理。传承彼岸影响台湾漳州与台湾地缘相近, 血缘相亲, 语言相通, 习俗相同, 民居相似。台湾居民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祖籍漳州, 《台湾通史》记载,历史上“中原板荡,战争未息,漳、泉边民渐来台湾”。漳州移民从大陆带去了语言文字、耕作技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也带去了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漳州民居建筑文化对台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漳台两地的民居建筑, 无论是布局特点、结构体系, 还是外部风貌、艺术装饰, 都极为相似。在宜兰、台北、桃园、台南、高雄等地可以看到许多漳州风格的民居建筑。有一些地方由于是漳州移民聚居区域,甚至形成一定规模的“小漳州”,如“板桥林”、“雾峰林”等都是典型的例子。从布局上说, 台湾许多传统民居与漳州一样, 都讲究中轴对称, 围绕厅堂组成相对封闭的空间, 在此基础上纵向延伸为多进院落, 或横向扩展为组群结合。从结构上说, 屋基多采用方形花岗岩做基础, 木构架多采用穿斗式或抬梁式, 屋顶多采用硬山式和悬山式, 体量较大的房屋的屋顶常采用两端翘起的燕尾脊。竹篙厝和骑楼也十分普遍, 特别是在商业街区, 相邻的民居共用墙体, 面宽一间, 而进深可达三进、四进甚至更多。从这些可以看出, 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传播, 是从中原到包括漳州在内的闽南地区, 再到台湾, 其传承的路线是很清晰的。(作者单位:福建漳州建设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