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对云南全省的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实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3.采取的模式及引进的品种可用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干热河谷区及大理、西双版纳、德宏、保山等热区,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4.以建造极具特色的优质丰产辣木品种、种苗园及产业化示范园为龙头,对这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培育具有广阔开发前景且已有产业化技术储备的生物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最终形成能充分利用热区光、热、土地、人力及其资源的热区生物资源产业群。1.3特色创新1.3.1引进国际市场前景好、营养价值高的辣木品种,进行引种、驯化、培育,改变我国热区作物品种单一、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现状。1.3.2采取辣木大规模种植模式,一方面满足云南热区山区半山区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可实现草灌乔(辣木为速生乔木)套种;再一方面选取适当的草本与辣木套种达到驱虫特性,解决了新资源食品辣木虫害防治不需要使用农药问题,进一步确保新资源食品辣木的安全性。1.3.3在引进作物的深度开发上,引进技术和自有技术相结合,加强对国内外、省内外引进技术的消化能力、提高已有技术的实用性,拓宽其应用范围,加大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1.3.4云南热区特别是干热河谷地区是云南省的生态脆弱区。该区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技术措施单一,效益不明显,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的经济、社会需求,农民收入难以较快、较大增加。通过营建辣木作物复合群落,建立系统结构优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的新模式,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3.5引进的热带珍稀作物经济效益好,产品的利用能促进和保护热区生态效益的发挥,辣木与其它特色植物混种,相互无明显影响。1.3.6通过实施,大力推广、发展极具特色的优质丰产辣木品种、并对其进行产业化深度开发,为云南热区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创新奠定基础。为云南热区作物拓展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持。1.3.7通过实施形成新资源食品辣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