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党内民主集中制专题党课教案(10页)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时代进程与时俱进。“允许”,体现的是以党组织为主导、以党员为从属的居高临下的态度,具有被动性和限制性的特点;“营造”,则是以党员为主体、党组织着眼于保障党员权利的积极态度,具有主动性和尊重性的特点。“允许党员发表不同意见”,并没有回答“发表了以后怎么办”的问题。虽然也规定了“三不主义”等原则,但并没有赋予不同意见在党内的平等位置,更没有解决对待不同意见的具体运作机制问题。而“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则从更高的层面上回答了这些问题。首先,是明确赋予了党内不同意见在党内生活中的平等位置。不同意见不再仅仅是在党内主导意见之外被允许存在的、可理睬可不理睬的、根据主要领导人意志可重视可不重视的、党内法理地位实际上明显低于主导意见的一种形态,而是应与党内其他意见处于平等的地位,平等地受到尊重,相互间平等地进行讨论。这就明显超越了长时期以来党内生活中对不同意见存在的淡化、漠视、歧视的倾向。其次,是着眼于把这种对待党内不同意见的新的理念付诸实践---------------------------------------------------------------范文最新推荐------------------------------------------------------10/10——“营造环境”,即要构建尊重、保护、实现不同意见价值的制度机制。这不仅体现了一种科学、民主的求实精神,更是把对不同意见的保障纳入了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的制度轨道。“允许”是一种姿态,“营造”是一种行动;“允许”是前提,“营造”是新的发展。从“允许”到“营造”,是从被动走向主动,从限制走向尊重。可以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的科学论断及现实要求,是着眼于党的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对党的建设的一个历史性的贡献,是党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进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